行业资讯
建院精神 梅自强院士事迹之二:我国纺织科技的学术带头人
建院精神 梅自强院士事迹之二:我国纺织科技的学术带头人,回顾先进典型事迹,激励全体中纺院职工传承发扬好中纺院“建院精神”,以昂扬奋进的姿态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本期“建院精神”栏目带来梅自强院士第2篇内容,讲述梅自强院士,心系衣被天下,倾尽毕生心血为我国纺织工业发展发挥的学术引领作用。
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召开后,在国家纺织部的支持和广大干部职工的辛勤努力下,纺织科学研究院(通用技术中纺院前身)在当年正式恢复。1982年10月kaiyun体育登录网页入口,梅自强被任命为中纺院副院长,主管科研工作,加快了恢复重建的步伐,并明确提出要把中纺院建设成为纺织工业科研队伍的“国家队”目标。他在紧抓各项基本建设的同时,重点在合成纤维工艺研究和产品开发,棉和化纤纺纱、织造、针织、染整工艺技术、产品开发和新设备研制,纺织测试技术、仪器研制和纺织品标准制订,计算机应用方面逐步开展了研究工作,并取得了较好的科研成果。
1984年6月18日,经国务院批准任命梅自强为国家纺织部纺织科学研究院院长。上任后,他提出了中纺院以科研体制改革、坚持科研为主的方向,把承担国家和纺织部下达的重大科研项目放在第一位,通过成果转让、技术服务、新产品试制以及中试生产等增加收益。在一系列措施实施后,中纺院成立了以科研成果的审查、鉴定、推广等为主要工作的计划处,促使中纺院从科研型向科研经营型转化,1984年中纺院和各地签订的成果转让和技术服务项目共25项,收到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图梅自强在海峡两岸纺织学术研讨会上讲线年,国家纺织部成立科学技术委员会,梅自强任常务副主任,其间,他认真调查研究,为纺织工业建言献策,提出了利用对外开放的有利条件,通过和国外技术交流、合作科研等途径,吸收国外先进技术,提高科研工作起点。在1988年5月召开的中国纺织工程学会第十九届代表大会上,他当选为常务理事兼学术委员会主任。他建立健全了学会所属各专业委员会的组织,发挥各专业委员会下属学组的作用,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学术交流活动,发动广大工程技术人员总结交流生产技术经验,推动纺织工业技术进步。
他还多次率团出访和组织来访学术交流活动,提升了我国纺织工业在世界的影响力。1989年10月,他首次和纺织工程学会取得联系,并促成1990年2月纺织教授访问团首次来介绍纺织工业情况。改革开放以来,梅自强先后率团去欧洲,去澳大利亚、新西兰、朝鲜等国家访问,介绍中国纺织工业的发展,促进科技交流与合作。
80年代,伴随着恢复建院时单纯科研型到科研经营型的改革,中纺院经历了体制变革的阵痛。不变的是,梅自强带领的中纺院依然扎根科研,把国家和纺织部重大科研项目放在首位,深化改革、转变机制,不仅加快了科技产业的发展步伐,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转制期间,中纺院承担国家攻关、技术开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重大项目300余项,获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60余项。其中,国产YGl31型条干均匀度测试仪经鉴定达到当时国际先进水平,于1988年获国家经委技术开发优秀成果奖,1990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说实在的,我更愿意做实验,搞科研。那时,我看准了一个课题,就是测量纱条均匀度的条干仪,当时国际上只有一家瑞士工厂独家生产,我们曾通过各种方式想与之合作,但始终没有成功。”20多年后梅自强回忆那段过往时说。纱线条干,是纺织业的专业术语。纱线条干的均匀度是评定纱线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它不仅对纺织品的外观和内在质量具有决定性的作用,而且还直接影响纺织生产过程的稳定性,因此条干均匀度的分析和测量对纺织品质量的控制和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自50年始研制条干仪,但未能成功。改革开放以来,纺织品开始大量进入国际市场,纺纱厂急需的条干仪却只能依赖进口。当时,作为国际上独家生产的垄断产品,乌斯特条干仪的进口价格是每台5万美元以上。面对恢复生产的中国纺织企业来说,昂贵的仪器买不起,送到香港等地检验的费用大大增加了产品的成本。在发达国家共同形成的技术壁垒面前,梅自强下决心要攻克难关,让中国纺织业的质量控制水平迅速接近或者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为中国纺织工业今后的发展构筑一个起飞的平台。
1982年10月梅自强牵头组织中纺院和长岭机器厂合作,在吸收瑞士、日本等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研制国产条干仪,以达到乌斯特条干仪同等性能水平为目标。国产条干均匀度仪研制工作很快得到国家有关部门的支持,列入了纺织部“六五”攻关新产品试制计划,并申报了一个技贸结合项目,一次性引进乌斯特公司50台条干仪。后来梅自强发现经过电子部雷达局和纺织部机械局研究通过的条干仪总体设计方案,有可能存在性能差距。他先后三次去长岭召开研制三方工作会议,对总体设计方案做了重要改进,把波谱仪由原设计任务书规定的50个频道扩展为55个频道。虽然加大了研制工作难度,但为实现国产条干仪要达到乌斯特条干仪同等性能水平的目标提供了保证。1984年7月,国产条干仪设计任务书和选型总体设计方案通过了审查,项目历经三年研制,于1986年年底研制开发成功并通过了由国家纺织部和电子部组织的联合鉴定,随即批量投产,装备于各纺织企业和科研单位,这就是著名的国产YG131条干均匀度仪。
原纺织部科技司副司长谢应安对条干仪项目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有这样的评价:70年代末80年代初,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百业待兴,纺织工业作为传统产业承担了为国家整顿复兴积累原始资金的任务,急待打开国际市场。梅自强在分析了各方面情况后,敏锐地看到条干仪研制的必要性和行业本身的技术局限,开发研制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纱线条干均匀度仪,提高了我国纺纱技术水平,突破了技术壁垒。
培养人才 传承科研梅自强任院长时期,中纺院有科技人员345人,约占全院职工总人数的53.7%,其中1979年以后分配来院的研究生、大学生170人,占全院科技人员的49.3%。这些年轻技术人员正处在出成果和将要出成果的最佳时期。为此,梅自强在院务会上提出:人才培养是需要抓紧解决的问题,要挑选那些有高度责任感和强烈事业心的青年同志,为他们投身科研、生产工作积极创造条件,关心和帮助他们在科研工作上迅速做出成绩。
在他的带领下,中纺院根据各研究所室的方向任务,确定了各单位的编制和人员,并相应地调整和组织好各单位的专业结构和人员配套结构,组织好一支精干的、熟悉业务的、具有一定专业知识的人才队伍,为合成纤维,棉毛纺织、针织、印染整理,化纤和纺织机械行业的产品开发,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研究,标准工作和测试技术的应用与研究,计算机应用和软件开发及纺织工业自动化研究,基础理论和技术经济研究方面打下较好的基础。在这些学科领域内,也涌现出一批有成就、有影响,能推动这些学科发展的带头人和一批素质、业务水平较好的科技骨干。此外,梅自强还对职工出国进修培训、考研究生、博士生、业大、电大的学习等做了一些规定,鼓励各类深造人员学用一致,学以致用,引导科技人员把精力放到科研和生产业务工作上来。同时,他还推动办好在职或业余为主的各种,为自学的各类人员,提供了适当的工作岗位,发挥他们的专长。
20世纪80年代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初始阶段,是中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开始,社会面临着巨大的变革,梅自强出色的以一个的学术带头人的身份,顺利完成了建成纺织工业科研队伍“国家队”的目标。他培养、造就的一批学科带头人和科技工作骨干正在继承着他的志向践行着
推荐新闻
- kaiyun体育官方网站纺织专业术语解释2024-05-26
- 建院精神 梅自强院士事迹之二:我国纺织科2024-05-26
- 如何做好赛前准备2024-05-26
- 纺织专业术语 一2024-05-26
- 中国纺织行业市场运行现状及未来发展预测报2024-05-26
联系我们
热线电话: 15814161142
公司传真: +2772500747
电子邮箱: kaiyun@dgqhhs.cn
公司地址: 东莞市石碣镇石碣村同德路230号